![](https:\/\/pic.db.zanfang.net\/public\/p2459217495.jpg)
导演: 子健
演员: 紫靛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年份:2017
这是一部通过手造瓷器去展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纪录片!本片根据成瓷的每一道工序的特性,从每一个手工瓷匠人身上,提炼出了中国人身上流淌着的文化基因,它们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手艺的专注、执着和热爱,是对成败得失的淡然,是对薪火相传的笃定,这是几千年来在农业文明的怀抱里所产生的属于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情怀。当快捷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切的标准,当缓慢成为一种缺点,当迅速抵达财富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成功范式,在我们身后,还有这样一些人却坚韧执拗地几十年如一日只为做一件事情。那些繁杂,枯燥,辛苦,劳累,乏味的手工制瓷工序,那些为一门手艺耗尽毕生精力的匠人们为我们构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世界观!《手造中国》前后摄制历时三年,主创团队走访了景德镇手工瓷工匠近百余人,以制瓷工艺流程为线,以制瓷工匠的日常生活为主体,讲述了一个关于“手造中国”的故事!
《景德镇》第30集分集剧情介绍(大结局)
张天三险中求胜感动众臣
郑和下西洋让景瓷声名远扬张火根和众百姓拦住了囚车,
潘景荣当众承诺张天三一定会平安归来,
百姓们这才让开了一条路,
让押解张天三的囚车得以通过。
朱棣亲自登门拜访连大人,
而解大人刚被连府管家赶出来,
他和朱棣一起返回,
管家一再称连大人不见任何官员,
解大人谎称朱棣是购买桌子的马大人,
管家才肯放他们进来。
朱棣发现连府陈设简陋,
墙上那副朱元璋赐的的牌匾显得越发醒目,
朱棣心里大惑不解,
管家赶忙说明,
连大人清正廉明,
不会被任何人左右,
朱棣知道此行应无结果,
便悄悄地离开了。
朱棣派解大人来见潘景荣,
潘景荣承认张天三想冒死谏言,
她还准备了一口棺材,
随时准备带着张天三的遗体回景德镇,
解大人不敢耽搁,
第一时间把她的话告诉了朱棣。
朱棣亲自来天牢见张天三,
张天三大骂他是昏君,
朱棣承认朱元璋禁海的做法就很昏庸,
他为了成就大事不但要忍,
还要做出牺牲,
也包括杀了张天三,
张天三称自己甘愿做他手中的刀,
为了成就大事,
他愿意肝脑涂地,
万死不辞。
张天三说起张家为瓷而死的张天一和韦德盛,
他们年纪轻轻就舍生取义,
自己已年过花甲,
死不足惜,
张天三想临死前和朱棣下一盘象棋,
朱棣却觉得围棋更适合,
还讲述了围棋的奥秘,
张天三想好好养精蓄锐,
再下一盘险棋。
朱棣直接来探宁国公主的口风,
宁国公主坚持要杀了张天三,
向先皇表明一片赤诚之心,
朱棣邀请她到场参观。
今天是公审的日子,
张天三被押上断头台,
他昂首站立,
大义凛然,
岷王当众诬陷他无视国法,
忤逆皇上,
张天三不卑不亢对他反唇相讥,
岷王气得恼羞成怒,
扬言要把张天三凌迟处死。
张天三大骂他不孝,
竟然假借太祖之名蛊惑朱棣倒行逆施,
还当众说出自己当年救了朱元璋的命,
否则根本不会生出他们这些逆子,
有前朝老臣站出来作证,
证实张天三曾经救过朱元璋。
张天三大声疾呼为自己请愿,
痛斥岷王他们不忠不孝,
还拿出朱元璋赐予他的免死铁卷,
朱棣确认无误,
宁国公主却不买账,
一口咬定那是前朝的封赏,
张天三提出只要她敢废掉朱元璋的免死铁卷,
自己甘愿受死。
几个文官站出来指证张天三私通倭寇,
倒卖瓷器,
张天三和他们据理力争,
首先分析番国的商人和倭寇的不同,
他们公平交易,
而且朱元璋登基后颁布法令,
要和睦邻友好相处,
张天三一字一句背出朱元璋在实录里的话,
揭穿他们居庙堂之高,
不知百姓疾苦,
他越说越激动,
最后脱下上衣,
亮出了绑在身上的血书,
上面的字都是由景德镇百姓用鲜血写成的。
连大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天三,
还当场跪倒在地向他认错,
恳请朱棣释放张天三,
还要给他封赏,
文武百官纷纷起来复议,
朱棣当场恩准了大家的建议,
张天三感动地热泪盈眶。
景德镇的百姓们得知张天三被放出来,
大家一起走上街头放鞭炮庆祝。
朱棣连夜派人把潘景荣接进宫,
潘景荣跪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
朱棣听说她不但支持张天三冒死谏言,
而且还泰然处之,
不禁对她大加赞赏。
接着,
朱棣告诉张天三,
他已责令江浙地区的官员急速赶造320艘出洋宝船,
让张天三从景德镇选出50名制瓷高手和二十万件瓷器,
跟随郑和出洋。
出行当天,
景德镇张灯结彩,
百姓们一起到码头欢送出洋的瓷器和窑工,
赵玉茹独自站在桥边,
目睹着景德镇的盛况,
心里百感交集,
张天三和潘景荣亲自为他们焚香祈祷,
大船浩浩荡荡踏上征途。
大明永乐三年仲夏,
50名景德镇制瓷人自昌江顺流而下,
至苏州刘家港,
改乘郑和率领的宝船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永载史册的伟大壮举——下西洋,
其规模之巨,
行程之远,
影响之大,
意义之深,
堪称空前,
从此之后,
有中华神器之称的景德镇瓷器遍及世界各地,
声名远扬。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