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大约是一百吨,
而国际空间站足足有四百多吨,
看到这儿,
有些小伙伴可能就不淡定了,
怎么才这么点,
咱们的空间站不是可以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去拓展吗?赶快多发射几次,
多搞几个舱段,
争取超越国际空间站,
那么问题来了,
咱们的空间站能不能扩展更多的团队,
大大增加体量,
甚至超越国际空间站,
首先增加舱段是可以的,
我们的空间站科研团队也正在计划去这样做,
但是这个扩展是有节制的,
并不能像大家想的那样可劲的造发射更多的舱段上去争取超越国际空间站,
咱们对比一下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结构特点就清楚了,
国际空间站采用的是桁架结构加积木拼接的方式,
而咱们是单纯的积木拼接方式,
什么是桁架结构?简单理解就是有一根细长的铁架横在太空,
当然不一定是铁质的架子,
这个咱们不用纠结,
有了这个桁架空间站的核心舱以及其他的实验仓就可以挂靠在上面,
用桁架给舱段做结构固定,
基础可以更加结实牢固,
当然这并不是桁架的主要作用,
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在桁架的两端可以挂靠更多更大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太阳能电池板不会相互遮盖,
可以更好的为国际空间站供电,
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总输出功率达到一百一十千瓦,
有了足够的电力供应,
才能保证这么大个的空间站正常运行,
这是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建设后的样子,
我们可以看到,
太阳能电池板是每个舱段都有有横着的,
有竖着的,
如果咱们不断的往上加更多的汤段,
就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相互遮盖,
影响空间效果,
所以咱们的空间站并不能无限制的扩展,
甚至去赶超国际空间站的体量,
既然桁架结构这么好,
为啥咱们不学习不模仿,
主要的原因就是咱们没有航天飞机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国天宫空间站,
采用的方法是一次发射,
一个仓位上去,
上去之后再去和核心舱进行对接,
这就要求每个舱段都要有独立的飞行系统和电力系统,
这就是每个舱段都带一对小翅膀的原因,
而国际空间站则不同,
太阳能电视板主要是在桁架的两端,
其他的很多汤段都没有单独的供电系统和动力系统,
无法自己进行交汇对接,
这就需要航天飞机把他们送上去,
然后在太空实施安装拼接的工作,
包括桁架和太阳能电池板,
都是这么运送上去并进行安装的,
航天飞机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空间站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建造,
一直到二零一零年才完全建成,
之所以拖这么久,
就是因为在这中间航天飞机出过几次事故和问题被停飞了好几年,
所以想要发展像国际空间站那样的第四代空间站,
就必须要有类似航天飞机那样的天地运载工具,
当然咱们也不能气馁,
规模比不上咱们可以比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咱们的空间站有后发优势,
在内部设计上很多地方是优于国际空间站的,
咱们计划是有三名宇航员长期驻留在交接班的时候,
有几天的时间是六名宇航员同住天宫,
虽然国际空间站是常驻六人,
但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来自多个国家,
如果单独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比咱们常住三名宇航员其实并不少,
等到天空空间站完成建设,
咱们的实验效率也不比国际空间站差多少,
天河问天,
孟舱三个舱段一共设有十三个科学实验柜,
一个科学实验柜高一点七米,
宽一点一米,
深零点九米,
虽然看似不大,
但是里面可不简单,
其复杂程度不亚于一颗单独的卫星,
可满足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等八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需求,
科学实验柜的研究团队还经过上百次的力学分析和试验,
将我们的科学实验柜的承载比大幅提升,
由国际上的一比一提升到一比四,
用最少的重量价,
搭载更多的科学载荷,
虽然咱们的空间站暂时落后于国际空间站,
但不管怎么说,
我们也是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建设空间站的国家,
茫茫宇宙,
星辰大海之间,
中国人正在用智慧和勤劳让自己更闪耀,
中国航天加油,
ok 本期视频就聊到这儿,
最后求个关注,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