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到俄罗斯的国际火车在出境前都要先换车轮,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中国的铁轨和国外的有何不同呢?感兴趣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董科普,
这就带你一探究竟,
中国到俄罗斯的专列k 三也是全球最长的铁路线,
从北京出发,
途经乌兰巴托,
最终到达莫斯科,
但k 三开出国门前都要在内蒙古二连浩特经停四五个小时来给整列车更换轮子和转向架,
之所以要更换,
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和我国的铁轨宽度不同,
俄罗斯使用的是宽轨,
而我国则是标准轨,
因此啊两国的火车的轮距和轮子的大小都不同,
如果列车行驶在和轮子不匹配的轨道上,
很容易发生危险,
因此啊往返于俄罗斯的国际列车在出国门前和回国后都要进行更换,
当今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国家都使用标准铁轨,
而俄罗斯却采用宽轨,
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
在前苏联开始修建铁路的时候,
他们自己的技术不好,
就找了美国人来修,
当时的美国使用的正是一千五百二十四毫米的宽轨,
后来知道苏联解体,
俄罗斯在修整铁路时呢,
才改成了现在的一千五百二十毫米的宽轨,
其次时间证明,
宽轨更适合俄罗斯特殊的地理环境,
能够有效降低行车的危险,
最后,
俄罗斯也是出于从战略方面考虑,
火车可不仅仅是用来载客,
更是强大的运输工具,
在特殊时期使用与邻国不同,
宽度的轨道能延缓他国进入本国的时间,
相当于给自己争取了机会,
不仅俄罗斯,
还有一些国家也使用了不同宽度的轨道,
比如日本采用的就是一千零六十七毫米的轨道,
印度则是一千六百七十六毫米的超宽轨道,
他们用这么宽的轨道,
董哥听了一点儿也不意外,
毕竟印度的火车可不只是用来载人的,
更是用来挂人的,
他们官方也曾表示,
用超宽轨道就是为了安全,
世界轨道史上不但有宽轨,
也出现过窄轨,
比如我国河南地区,
在上个世纪就曾经有过七百六十二毫米的轨道,
当时我国铁路还没有发展起来,
河南根据自己的地理和经济情况使用的窄轨,
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运输作用,
随着我国铁轨的不断发展,
慢慢的呢都变成了现在标准的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的轨道,
这种标准轨是由英国人乔治史蒂芬提出来的,
主要是参考了当时电车的轨道距离,
也是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他通过多次观察火车驶过不同宽度铁轨时,
车轮的磨损程度,
发现只有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的轨道,
能让车轮磨损程度和发出的噪音都能达到最小,
后来这一宽度也逐渐被更多的国家采纳,
每个国家的铁路发展历史,
模型都不相同,
因此啊采用的铁轨宽度也会不同,
很难做到全球统一,
但无论是哪种宽度,
只要适合自己,
那就是最好的,
最后如果你有机会去俄罗斯,
你是想乘飞机还是k 三的国际列车呢?欢迎在评论区里讨论,
好了,
本期视频就先聊到这儿,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加关注,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