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
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发光灯泡,
将电线倾注到玻璃瓶下方的不同导线上,
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数字在发光,
于是乎在那个没有l e d 灯,
没有液晶屏的年代,
人们将它作为一种显示数字的专用元件,
比如在这款老式的频率计数器中就能看到有九个灰光管组成的显示屏,
可惜好景不长,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因为驱动电压高、体积大、玻璃易碎等缺点,
灰光管很快被发光,
二极管和真空荧光显示器取代了,
但让人意外的是,
直到今天,
这款复古又独特的产品依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有人把它制作成了钟表,
摆在桌子上,
有人将其放在了动画作品当中,
还有人把原本大个头的摆件改装成了精致的手表等等这些酷炫的物件,
让我不禁好奇,
灰光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发出如此绚丽的光芒呢?我们不妨把一个灰光管拆开,
看看,
砸碎外层的玻璃罩,
能够看到包裹着数字的金属网格,
将它卸下后,
就是从零到九十个金属小片,
细心观察的小伙伴会发现,
这些数字并不是依次排列的,
为了避免互相遮挡,
他们常见的排列顺序是六七五八四三九二零一,
而苏联生产的辉光管则是按照三八九四零五七二六一的顺序进行排列,
其实这些数字就是灯管中的阴极,
而外层包裹着的金属丝网则是阳极,
如果在玻璃管中充入惰性气体,
那么通上高压电后,
高速的带电粒子会与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相撞发生电离,
当这些离子受机进入高能态,
便会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光子释放出来,
而充入的惰性气体不同,
因其发出的光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比如奶气是橘红色光,
它的波长较长,
穿透力强,
容易辨识,
所以常被用来制作霓虹灯和辉光管,
除此之外,
商家还会往管内添加一些拱针器,
这是因为加速后的奶离子难免会碰坏阴极,
使金属材料建设到显示管的圆顶上,
难以看清数字,
所以如果让它跟较重的汞分子相撞,
就可以降低能量,
但如此一来,
拱针系也会散发出蓝紫色的光芒,
因此,
在一些灰光管的玻璃表面还涂着一层红色的透明油漆,
它可以过滤掉这部分余光,
使数字的呈现更加清晰,